[摘要] 5月15日,龙华新区酝酿已久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再次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这份包括31条具体内容的方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浓浓期待和巨大反响,来自市区各专业协会、产业园区、企业的各界代表与龙华新区各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就实施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
5月15日,龙华新区酝酿已久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再次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这份包括31条具体内容的方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浓浓期待和巨大反响,来自市区各专业协会、产业园区、企业的各界代表与龙华新区各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就实施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
今天的龙华新区能否像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南山区,通过建设科技园抢占创新驱动的制高点?
龙华新区制造业基础雄厚,能否像华为一样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弯道超车?
龙华新区区位突出,但发展瓶颈明显,如何引入创新资源有效突破?
建区之初,龙华新区就制定了“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新跨越”的发展步骤,如今,站在从“三年大变样”迈向“新跨越”的节点上,龙华新区需要为“新跨越”配置“新引擎”。
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方案》无疑成为一个历史性文件,将深刻地影响未来。
关注《实施方案》,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龙华新区。
大手笔:2015年首期投入10亿创新专项资金
《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可以归纳为“七个一”行动:加快推进源头创新,大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抓住“服务-创新-产业-市场”主线,厘清,找准问题与定位,实施创新驱动平台、政策,资金、队伍、网络、产业、空间“七个一”行动,巩固提升新区制造业大区强力支撑创新的,让创新驱动成为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其中“投入一笔创新专项资金”内容为:2015年,新区财政首期投入10亿元创新专项资金,以后每年投入不少于6亿元创新专项资金,用于创新项目引导、创新载体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蝴蝶效应”,撬动社会资本加大研发投入,为新区创新发展提供资金支撑。
记者了解到,龙华新区建区以来,逐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以每年不低于3亿元的产业扶持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产业政策“1+6”系列政策体系,而产业扶持资金去年已达5亿元。在此基础上,首期10亿元、每年不少于6亿元的“创新专项资金”无疑是个“大手笔”,表达的是坚定的决心和明确的产业导向。
在《实施方案》中,这种“大手笔”表达随处可见,比如“鼓励新区企业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给予300万元资助”;“对新型研发机构、特色学院等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用地用房重点保障,对新型研发机构资助500万元”;“2015年,成立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专门机构,建立创业引导基金,推出中小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项目,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引导基金和5000万元风险补偿金;2020年,创业引导基金规模达到6亿元以上,累计支持1000家以上企业获得投融资支持”;“对拟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的企业,资助240万元;对拟在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企业,资助210万元”。
对于第十四条的规定,已在龙华新区成功辅导了两家新三板上市企业的大成律师事务所代表表示,“210万元的资助”在全市甚至都是的。
有创意:“创新专员”跟踪服务企业
与会企业界代表都对《实施意见》中的“创新专员”制度设计表示了浓厚兴趣。
实施“创新专员”服务制度内容是:围绕创新型人才和创新产业引进,在新区各级各部门设立“创新专员”服务制度。新区科技主管领导作为“创新专员”,统筹推进各类创新服务工作。各级各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作为部门“创新专员”,统筹部门资源,按照服务到项目、到人的要求,跟踪做好人才保障、项目引进、设施配套等创新服务。
企业界代表表示,许多企业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研发和经营活动,对区域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不了解,对申报程序有顾忌,“创新专员”制度设计是创新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有效保障。
其实,这样的创新制度设计在《实施意见》中还有很多:
比如,其中“创新科研项目管理方式”内容是:设立科研项目库,建立科研项目备案管理制度,实现科研项目资助逐步从事前资助向后补助转变,将科研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并定期核查,根据入库项目进展情况予以资助;“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内容是: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对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的企业,按其核实后的研发投入给予补助;“实施创新券补助政策”内容是:开展创新券补助政策项目试点,引导和鼓励创新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专利代理、检验检测等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及购买创新服务;“建立引导和风险补偿机制”内容是:设立创业引导基金,引导创本新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银行、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在新区设立专营性业务创新实验室、产品研发。
重落实:明确方案实施时间表和责任单位
今年是龙华新区确立的“抓落实年”,《实施意见》将创新驱动纳入“抓落实年”的项目管理程序,每条方案都制订了时间表,明确了责任部门。 对工作责任目标,新区将建立督查评估机制,加强对工作进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查找问题,解决困难,督促各项工作按时限落实到位。将分解任务纳入各单位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体系,评估结果上报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比如建设“创客之区”条款内容是:鼓励龙头企业、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在创新园区、人才聚集社区建设众创空间,引进国内外创客人才及创新创业专业服务机构,鼓励建立“创意银行”,支持创客创业。建立青年创新学院,助力青年工人实现创业梦想。时间表是:2015年,每个办事处新建1家以上众创空间,集聚创客人才500人以上;2020年,建设20家以上众创空间,集聚创客10000人以上。牵头单位是:组织人事局、经济服务局;协办单位是:综合室、发展和财政局、城市建设局、市规土委龙华管理局、各办事处。
“建立创新服务网络平台”条款内容是:建设开放式的创新服务网络平台,提供科技信息发布、科技资源共享、协作规划、项目实施控制管理、项目评价、成果转化等功能,搭建起市场和“技术孤岛”的桥梁,为各企业拓展外部研发力量,为科研人员创造创业创新机会。实施“一证走龙华”,强化政府信息共享共用,有效解决政府信息“孤岛”问题。时间表是:2015年,建立新区统一的创新服务公共信息资源库;2020年,完善创新服务网络平台。牵头单位是:社工委、经济服务局、社区网格管理;协办单位是:综合室、发展和财政局、社会建设局、龙华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华国税局、龙华地税局、各办事处。
记者了解到,《实施意见》总体目标主要是: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5%;新增孔雀计划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500人,万人研发人员超过60人;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源头创新群体初步形成,各类科研平台数量达到60家;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群体更为强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0000件;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明显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未来产业核心地位显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全面建成深圳北创新,跻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方阵。
相对于《实施方案》的系统性,相对于扶持力度的“大手笔”,相对于“抓落实”的龙华风格,与会各界代表对新区设定的目标普遍看好,并认为《实施意见》将是龙华新区通过引入创新资源、通过转型升级迈向“新跨越”的历史性文件。
记者了解到,《实施方案》在本次征求意见会后将会根据各界反馈的意见再次修改,本周就会提交党工委管委会审议,近期有望出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