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能不能开发利用梅林关地下空间建立公交场站,将公交和社会车辆分开?能否分流梅林关的公交车辆?可以打通更多的进出关道路吗?
能不能开发利用梅林关地下空间建立公交场站,将公交和社会车辆分开?能否分流梅林关的公交车辆?可以打通更多的进出关道路吗?昨日,市交委副主任徐忠平参加深圳电台《民心桥》直播节目,围绕如何实施改造缓解交通拥堵等梅林关二线关口交通改善工程,和深圳市民探讨和交流。记者获悉,深圳正在制定梅林关等7个二线关口改造方案,在完成征求意见工作后,启动并且实施整体改造方案。
各关口联检大楼陆续拆除中
记者从《民心桥》节目获悉,深圳市二线全长83.5公里,共有16个陆路检查关口、一个水上关口及24个耕作口。从6月4日晚间开始,深圳已经启动了二线关口交通改善和环境提升工程。
“同乐关将作为关口博物馆保留!”徐忠平透露,现在除了南头关和梅林关外,其他关口的车检通道拆除、路面恢复、路面临时标线施画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他表示,白芒、盐田、背仔角3个关口的联检大楼已经全部拆除完毕,布吉关联检大楼室内外设施已全部拆除。
此外,24个耕作口中已有17个耕作口已经完全拆除,剩余的7个耕作口已经做好进场准备,正在做拆除前的协调工作。
梅林关等7个二线关将制定改造方案
记者了解到,在15个待改造的关口中,新城、南光高速、福龙路、新区大道、南坪快速、清平高速、盐排高速、盐坝高速等8个关口,大多位于高快速路上,现有道路线形顺直,车流交织干扰少。
“这些关口改造在拆除检查通道设施后,重新施画标线即可满足使用需求。”徐忠平表示,剩余的南头、白芒、梅林、布吉、沙湾、盐田、背仔角7个关口,交通组织相对复杂,联检大楼导致道路主线交通绕行,成为了本次重点交通改善关口。
据介绍,南头等7个关口在路网区位条件、道路结构等级、关口周边轨道交通站点的规划建设情况各不相同,并且关口区域现状土地利用存在差异,中远期方面关口区域规划功能定位存在提升的要求,因此,本次改善工程将采取差异化的改善策略,并考虑为关口远期功能提升预留空间。徐忠平表示,下一步将尽快完成7个二线关口改造方案,并完成征求意见工作后组织实施。
二线关口改造方案
针对周边用地居住、商业开发强度低,公交集散需求相对较弱的关口(如盐田和背仔角),在联检大楼拆除完毕后,将以拉直道路线形、通道拓宽、改善行车条件作为关口交通改善重点。
针对周边无轨道交通站点,但存在一定的居住、商业用地开发,有一定的公交始发集散需求的关口(如白芒和沙湾),在联检大楼拆除完毕后,将以拉直道路线形、拓宽道路、灵活利用关口富余场地,增设公交场站设施、满足周边居民公交集散需求作为关口交通改善重点。
针对轨道交通站点或城,公交集散需求很高的关口(包括南头、梅林和布吉),近期交通改善重点将放在梳理各类车流行驶路径,减少车辆交织冲突;优化公交线路组织及公交场站布局,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减少公交车与小汽车干扰;构思远期关口与周边用地、轨道站点一体化、复合化改造方案,为关口地区综合化城市改造预留条件。
市民建议
建议1
开发利用梅林关地下空间做公交场站
市民寇先生:能否借鉴深圳北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比如将梅林关的公交场站设立在负一层,将公共交通和社会车辆分离开,从而相互不影响?
建议2
分流公交线路,聚合式变分散式换乘
市民郭先生:我开车走梅林关过,一过就过了15年,经历过从通畅到拥堵的全过程。在我看来,梅林关不应该是个关,而是一个站,如果能够这样看待,对整个梅林关的交通组织会更加有利。其实梅林关不是一个理想的换乘地点,不是的公交线路都要在这里停靠,比如有些公交线路可以不停,直接过。希望未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公交理念,分流梅林关的公交车辆,将聚合式换乘改变为分散型换乘,这样对梅林关的整体公交疏散有好处,也会减少关口的交通压力。
建议3
打通多些道路进入原特区内
市民郭先生:深圳的交通存在着潮汐现象和关口效应。以前关内外的交通组织需要通过关口这个节点,造成车辆都是向着关内这个点聚集。希望梅林关口设施拆除后,在城市路网设计当中,更多考虑打通关内外的交通,打通多些道路进入原特区内。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