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月1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通告称,经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并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深圳市住房保障署已依法登记成立。
4月1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通告称,经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并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深圳市住房保障署已依法登记成立。市住房保障署相关负责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建立住房保障署是优化现有住房保障管理体制,理顺流程、形成合力、强化执行的需要,能集中资源,加快推动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在土地问题已成人才住房和保障房工作短板的背景下,我市将充分发掘东莞等地较丰富的土地资源,在这些地方集中建立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项目。
优化现有住房保障管理体制
40万套、供应35万套保障房,其中面向人才群体供应不少于70%。今年要开工6万套(含棚户区改造)、竣工5万套、供应4万套。“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急需优化现有住房保障管理体制,理顺流程、形成合力、强化执行,整合成立住房保障署就是落实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市住房保障署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土地问题已成短板
这位负责人表示,当前住房保障工作面临不少挑战。“深圳可用来建设人才住房、保障房的土地资源紧缺,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十分有限的同时,存量建设用地也分散在各个不同主体手中,能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土地问题已成人才住房、保障房工作的短板和瓶颈。”
保障房今后建至东莞、惠州
这位负责人还透露,我市将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方面,加强与市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确保将全市新增住房建设用部分用于建设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
推动异地建设保障性住房工作也是解决用地供应的途径之一。“按照规划先行、交通配套原则,落实深莞惠一体化的统筹安排,充分发掘与我市接壤的东莞、惠州乃至深汕合作区较丰富的土地资源,通过完善、提升城际交通连接、生活设施等配套水平,出台配套衔接的相关政策措施,在这些地方集中建立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项目。”这位负责人说。
“十三五”期间,我市要建设筹集40万套供应35万套保障房
住房保障署为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直属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为职员四级。
内设机构7个,有人员编制120名,经费形式为市财政核拨。保障署承接、整合了原三个的工作职责,并根据我市人才工作举措,把人才住房保障作为工作重心。保障署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人才安居、住房保障、住房制度改革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具体实施住房保障规划和计划,负责市本级人才住房、保障房租售管理,人才安居住房补贴和保障房投融资、资产管理等工作。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