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广州副中心、国家级新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这是加在广州南沙区身上的几个头衔,它们共同昭示着一件事——南沙,早已不仅仅是“南沙”。
自1993年设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南沙已经走过29年的发展历程,即将迎来更加成熟的“而立之年”。
从连绵的沿海围垦农业区一步步建成现代化的滨海城市,南沙的发展是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注解,更是改革开放历程的缩影之一。狮子洋上往来的货轮,蕉门河畔飞驰而过的地铁,灵山岛上拔地而起的高楼,与越来越多选择到南沙工作生活置业的人们一道成为南沙快速崛起的见证者。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成为南沙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推动创新发展、打造优质生活圈的重要举措,令这片热土的社会关注度和市场热度飞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湾区之心,南沙先行。8月26日,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南方产业智库推出《宜居大湾区广州区域价值报告·南沙篇》特刊,重点聚焦南沙在《南沙方案》的指引下迎来的高质量发展新契机,深入解读南沙崛起背后的宜居价值。
特刊报道链接:湾区之心:宜居大湾区广州区域价值报告·南沙篇
■区域观察
连接港澳,科创领航,《南沙方案》指明新方向
图片来源:广州南沙发布
从年中开始,南沙的好消息陆续有来。2022年上半年广州各城区经济数据显示,南沙GDP总值迈过“千亿”大关,同比增长3.7%,增速引领全市各区。6月发布的《南沙方案》则让南沙再度迎来价值提升的新契机。
《南沙方案》从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等五个方面部署重大任务,将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详情点击相关报道)
节点优势明显,“枢纽+”效应盘活南沙
新增多条轨道,规划布局近300公里的独立轨道交通网络,这是8月初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中给南沙描绘的“轨道蓝图”。
集合铁路、公路、城市轨道、航运等优势的南沙,交通枢纽仅是其中一步,在服务能力汇聚、资源不断整合的背景下,支撑南沙的“枢纽+”效应持续显现,并以产业带动就业、居住人口导入,促进工作居住环境不断优化,一个更加宜居的南沙,在“枢纽+”的作用下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详情点击相关报道)
■智库报告
广州轨道便利指数南沙版发布
今年以来,南方产业智库先后发布首期广州轨道便利指数,以及轨道便利指数增城版、白鹅潭版和广州南(番禺)版,形成了广州楼市全新置业指南。此次南方产业智库将目光转向南沙,推出轨道便利指数南沙版,对南沙区内受轨道交通站点辐射的32个在售重点住宅楼盘进行分析。(详情点击相关报道)
■专家视角
马向明:与港澳协同创新,多功能支撑企业走出去
马向明。绘图:简仁山
南沙并不是从城市的中心往外扩散那种方式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一张白纸上有很多不同的资源在不同的地方分布,形成了一个综合开发的平台,有科创的,也有产业的和综合服务的。因此,未来的南沙,既不是简单的产业园,也不是先做一个功能再做一个功能的线性开发模式,而是很多功能综合发展和同步发展的模式,这样的话对发展资源的需求肯定会更高,这些要素保障措施可以更好地支撑南沙综合发展模式走得更好更稳,逐步构建起“枢纽带动、多点支撑、整体协同”的发展态势。(详情点击相关报道)
陈广汉:协同港澳做好“面向世界”这篇文章
陈广汉。 绘图 简仁山
《南沙方案》为南沙提出了五大方面任务: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和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可以看到,南沙五大方面任务精准聚焦、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南沙的发展,必须要立足湾区,也就是依托湾区。面向世界,就是要紧紧围绕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协同港澳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增强大湾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详情点击相关报道)
专题
宜居大湾区:关注您的居住幸福
湾区之心:宜居大湾区广州区域价值报告·南沙篇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策划】冯善书
【采写统筹】葛政涵
【数据统筹】周中雨
【新媒体运营】邵玉梅 刘静
【记者】葛政涵 冯善书 周中雨 柴亚娟
【作者】 葛政涵;冯善书;周中雨;柴亚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