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深圳河套园区法定图则公布,深港合作迈出新步伐】深圳市政府批准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法定图则》,标志着河套“1+N”体系中的首个规划正式落地。该图则将推动深港两地的科技合作与发展,深圳园区将成为国际科技创新的重要枢纽。

正文:
深圳市政府近日正式批复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法定图则》,这是河套“1+N”体系中的首个获批规划,标志着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阶段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了该图则的核心内容与亮点,包括全面落实《发展规划》的目标和要求,并展示了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该法定图则明确了深圳园区的发展定位,涵盖福田保税区和皇岗口岸片区,总面积达3.02平方公里。深圳园区将发展成为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的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中试转化集聚区。到2025年,河套深圳园区将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实现跨境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并形成成熟的监管模式,与香港园区实现创新链条和要素的畅通流动。
深圳园区的总体空间格局将以“一心两翼”为主,中心区域规划为国际高端科技服务枢纽,西翼规划为高端科研区和中试转化基地,东翼规划为国际协同创新区和国际人才社区。园区将采取灵活的土地利用和管控策略,建设高标准、可持续的生态智慧城市,包括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和构建高质量的市政设施服务体系。城市设计上,以“彼此相连的手”为概念,打造绿色生态网络和具有国际科技创新活力的公共空间。
小编点评:
深圳河套园区的法定图则获批,对于深圳和香港的科技创新合作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作为河套“1+N”体系中的首个获批规划,这一举措不仅在空间布局和设施配套上体现了前瞻性和创新性,更是在深港两地协同发展上做出了表率。从发展目标来看,到2025年,河套深圳园区将成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典范,跨境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成熟的监管模式将为两地人员和要素的流动提供极大便利;到2035年,深港协同创新的格局将全面形成,科技创新的国际化程度将领先全球。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这意味着将来在深圳河套园区,你能看到更多高科技企业的落地和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可能会有更多的高薪工作机会和便捷的跨境生活体验。对于企业而言,这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能够在一个高效协同的科技创新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和机会。
总的来说,深圳河套园区的法定图则不仅为深圳和香港的科技创新合作提供了明确的蓝图和路径,也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未来的深圳河套园区,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国际科技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