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推行“好差评”制度,让市民和企业的办事体验更加便捷、高效。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评价,深圳政务服务赢得广泛好评,同时也通过差评推动服务优化。

深圳市政务服务推行“好差评”制度已经成为市民和企业办事的日常。为了让市民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深圳市推出了“秒批”“免证办”“全市域通办”“i深圳一网通办”等一系列举措,让政务服务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自2021年5月《广东省政务服务“好差评”管理办法》和《深圳市政务服务“好差评”实施办法》实施以来,市民和企业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在全国范围的评估中,深圳的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三年蝉联全国重点城市第一名。
通过广东政务服务网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深圳市各渠道共收集到2247.1万条用户评价,其中差评仅3499条,且都及时进行了整改。线上渠道,尤其是政务App,成为市民主要评价途径。在政务服务结束后,市民可以通过广东政务服务网、移动端应用、实体服务大厅等渠道对服务进行评价,系统会对“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评价生成差评工单,限期要求整改。
深圳市的“好差评”制度确实让市民和企业的办事体验有了显著提升。通过大量的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市民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非常高。不过,仍有一些部门和区域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比如福田区和龙岗区的差评整改率较低,而市人社局的差评整改率更是低至42.86%。这些数据表明,虽然整体服务水平在逐步提升,但个别单位和区域仍需加速改进。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政务服务既有速度又有温度,如“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不用提交证明”“可以先受理后补材料”等一系列便民措施,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然而,“好差评”制度的推行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服务办理时间超时、效率低下、环节复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正好为政府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总的来说,深圳的“好差评”制度不仅是倒逼政府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也在逐步形成一个全流程的差评回访、整改、反馈闭环机制,确保市民的每一个评价都有回应、有整改。这种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率,也增强了市民的满意度和信任感。深圳各区和相关部门应继续努力,通过不断优化服务流程,真正实现“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