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新闻
2025年2月,深圳楼市一手住宅网签1666套,二手住宅网签3677套,创近三年春节新高。然而,市场冷清与购房者观望情绪并存,数据繁荣背后隐藏“时间差”陷阱。法拍房市场表现活跃,但购房者信心不足,市场分化加剧。政策边际效应减弱,现售库存积累,开发商拿地意愿下降,土地财政承压。
2025年2月的深圳楼市,一手住宅网签1666套,二手住宅网签3677套,创下近三年春节期间新高。然而,市场的真实冷清氛围与购房者的观望情绪,却让这场“回暖”显得扑朔迷离。
数据繁荣背后的“时间差”陷阱
从表面看,深圳楼市似乎走出了低谷。但细究数据构成,2月的网签量更多是去年四季度成交的滞后体现。去年10月深圳出台的购房政策优化,曾短暂激活市场,但春节前后的实际成交却陷入冰点。截至2月底,深圳一手预售住宅库存约3万套,较去年10月的5.1万套大幅下降,但这并非单纯源于销售火爆——过去5个月入市的新房仅1.5万套,而同期网签量却高达2.57万套。这种“去化快于供应”的现象,实则是大量未售出的预售期房转入现售库存的结果。目前深圳现售库存已积累约3万套,这一隐形压力尚未被市场充分认知。
购买力在场,但信心缺席
龙华中洲迎玺项目的销售情况,暴露了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780套住宅吸引2990人冻资,最终仅售出500套。购房者并非“没钱”,而是“不敢买”。这与孟晓苏在访谈中提出的“预期管理失灵”理论不谋而合——当市场长期处于政策与价格的波动中,购房者会对任何短期利好保持警惕。贾梦霞则指出,当前购房者已从“追涨杀跌”转向“逆向思维”:他们既担心错过底部,又恐惧成为最后一棒接盘者。
政策工具箱里的“未解之谜”
市场在等待一个“超预期利好”,这种期待本身已成为影响决策的变量。去年四季度政策的边际效应正在减弱,而现售库存的积累、开发商拿地意愿下降、土地财政承压等深层问题,让简单刺激政策难以为继。贾梦霞在访谈中强调:“房地产调控已进入‘精微手术’阶段,政策需要更精准地匹配真实居住需求。”例如针对深圳的“移民城市”特性,如何将新市民、青年人的租房需求转化为购房动力,或是破解库存难题的关键。
当下的深圳楼市,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数据的短期波动掩盖不了深层结构调整的阵痛:从“投资驱动”转向“居住为本”,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优化”。正如贾梦霞所言:“中国房地产的下一程,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扎得稳。”对于购房者而言,在回暖声中选择理性,在观望中保持敏锐,或许才是穿越周期的生存之道。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42000元/平方米
150000元/平方米
价格待定
110000元/平方米
53000元/平方米
37000元/平方米
113000元/平方米
105000元/平方米
52000元/平方米
39300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