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中国“特色”城市化 部分新城竟成了“空城”

深圳新闻网  2013-09-04 09:57

[摘要] 一些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热衷于造“新城”,由于缺乏合理规划,不少“新城”成为“空城”。房地产泡沫蔓延的风险、土地资源浪费的阴影、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的隐忧,也渐渐浮现。

 

然而,何以“新城”竟然成了“空城”,有着“一线海景”,号称“拎包入住”海滨度假小镇,却无人入住呢?不难看出,当下的“造城”运动,尽管的确不乏需求,但简单地由指令画个圈,各种金融城、智慧城、产业城、度假城便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权力是否真的如同“神笔马良”那般神奇,能够点“城”成金,恐怕并不能过于乐观。而现实中的化“造城”,与其说是顺应了发展规律,出于改善民生福祉的考量,毋庸说是有着另外的利益算盘。

事实上,既然人不能一口吃成胖子,罗马更非一日建城,“造城”显然不是舍得砸钱便能按时完工,更不是盖好了楼便算完事儿。假如城市的公共配套无法跟上,无论生活功能还是工作机会,都付之阙如,所造之城,其实与产业和栖居这些城之为城的基本功能完全无关。而这样的“造城”运动,满足的只是GDP的欲望,追逐的也只是政绩指标。

“造城”背后的原动力,其实全都与“城”无关。而一些地方官员,打着发展地方经济的“造新城”旗号,实则却行强征公民的土地及其物业,而之所以如此积极,其实不过是因为背后充斥着权力的交易与资本的盛宴,至于“造城”过程中的普通公民的权益,在资本和权力的天平上,则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根本就不会予以考虑。

可见,当本该由需求来驱动的城市化进程,却日渐本末倒置成了驱动乃至拉动;城市化本该只是为经济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却终成了经济发展的全部,甚至成了其中有利可图的环节。如此“造城”,更多关乎的只是地方政府与官员们的政绩,而与民生与栖居的本意背道而驰、渐行渐远。于是乎,在利益诉求和政绩冲动的合力之下,客观规律与需求早已被抛诸脑后,造“新城”日渐成为一出角色错乱的闹剧,也就并不意外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深圳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