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wcs3.soufunimg.com/open/2023_02/10/article/6ca0fc9e-6b4c-4989-a48f-93704833689e.jpg)
高州木偶戏亮相广州塔,“指”掌乾坤赢得老广阵阵喝彩。受访者供图
云手、刀花、拉山、对打、架枪……木偶一个个动作精彩绝伦;怒气地眨眼,翘起的兰花指,活灵活现,都让观众连连拍手叫好。
2月9日下午,高州市高州木偶戏传习所走进高州市潘州公园进行义演,这是继高州木偶戏在广州亮相返乡后,连续表演的第五天。目前,正逢高州“年例期”,木偶传习所演出邀约的“档期”从元宵节排到2月底。
日前,木偶戏传习所受省非遗中心的邀请,农历元宵节当天在广州塔下进行演出。木偶戏传习所国家级传承人曹章玲同青年演员朱梦超两人用快闪形式带来的两折木偶戏,成了活动现场热议的亮点环节。
高州木偶戏,民间称“傀戏”“傀仔戏”。相传于明代万历年间从闽南传入高州,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州木偶戏既能人之所能,又能人之所不能。木偶像真人一样,头、手、指、腰等关节灵动自如,变化多端,栩栩如生,对艺人唱念做打的基本功要求很高。”曹章玲从事木偶戏艺术40多年,对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非常清晰,“在高州民间,木偶戏从单人木偶发展到专业班组,现在高州有150多个专业性木偶班,500多木偶艺人。”
在高州,每逢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木偶戏便走村入户轮番上演,唱响乡村文化的主旋律;在校园,高州木偶戏班成为孩子们争先报名的“热门”班;在农村,文化惠民活动把高州木偶戏送到群众家门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站成为大家交流、切磋的好平台……
“非遗”文化不再小众,高州木偶戏变成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被赋予时代意义,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服务城市和群众,文化惠民的春风,吹遍高州城乡。
叶洁 陈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