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再到鼓励发展租赁市场,住房供给结构将迎来巨大改变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大体量城市,可能真的要发生重大变化了!今天,小编就来大家聊一聊这个楼市重磅消息。

(4月25日)下午,中国证监会和住建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其中的重点可以概括为:重点支持、鼓励专业性住房租赁企业发展资产证券化。

如果说得更加直白一点,那就是接下来我们要鼓励通过融资来促进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那么,这将会对老百姓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买房不是实现住有所居的方式
就整体层面而言,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壮大直接影响的是我国目前的住房供给结构,给广大购房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买不起房的人至少应该有合适的房子可供选择。
自去年管理层重点提出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租售并举、共有产权房等决策时,本人就曾对此做出过分析:官方的意图十分明显,即不同阶层的人匹配不同的方式实现住有所居。
对此,小编认为,这一系列决策能否落地、多久落地以及对我们将产生多大影响,关键还是要看管理层的决心有多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本轮调控中,官方的表态立场坚定,很多辅助性措施都相继出台。到现在,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至少有超过20个省份的50个城市先后出台了相关租赁方面的政策。 可以看出,在大力发展住房租赁的路上越走越快。

总之,一切都是围绕“住房不炒”的核心思想来开展,为的是加速建立楼市调控长效机制,确保房地产行业稳健发展。
二、这条路不好走,初期成本亟待解决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多地陆续推出了“只租不售”的地块,大多要求参与企业竞拍自持面积和年限,也就是所这块地建的房子多少年内不能出售。
虽然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相关地块都成功拍出,但是对于大多数开发商而言,这并不算是一笔诱人的生意。一直以来,开发商的盈利逻辑都是买地、建房和卖房,这样的方式赚钱既简单又直接;而发展住房租赁,除了前期的投入无法短期内收回,还需要每天支付运营维护及管理成本。对于开发商的现金流无疑压力更大。
可以说,这就是为什么我国这种住房租赁模式迟迟无法真正推广开来的原因。按照机构数据,1亿套出租房源中,个人房源占比高达90%。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就曾坦言,目前租金小于2%,所有人很难赚钱。
所以,费力不挣钱的事找自然没人愿意干。那为什么现在看似很多房企都在抢占这块蛋糕呢?主因当然是政策环境;其次也算是抢占未来先机。总的来说,这次两部委联合发声,正是着力解决企业的初期投入成本问题,提高参与积极性。

三、对房价有什么影响
对于广大购房者而言,对于房价有什么影响才是最关心的问题。对此,小编认为,单从住房租赁的层面来说,影响微乎其微。长期来看,即便是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起来了,更多的人选择租房。但终归是要买房,这只是过渡,主要是缓解在大城市奋斗的打工一族的生活压力。
作者微信公众号:房产吐槽哥(fangchanmen),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