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爱住家投研圈>  正文

手机看新闻

2成首付,深圳跟了!不过,楼市能反弹么?

爱住家投研圈2024-05-28 21:51:46来自广东省

广州1.5成首付,上海2成首付。

深圳,终于也等到了2首付

  • 深圳最新贷款比例:

首套2成,二套3成——不分限购区、非限购区。

首套LPR-45BP,二套LPR-5BP,月供利息大减。

或许,买房人都不大在乎了?

过了年,过了不告而别的小阳春,买房还是社会热点吗?

谁还买房?都在看就业率呢。

现在,深圳2成首付落地,跟上海一个档,比广州高0.5成。

喜大普奔了算是,但这次新房热销能满月么?

四大一线城市,3个都出手了,北京估计正在酝酿中:

门槛降得已经很低,只差买房送户口了。

上海的细则多,其实很多也是借鉴了深圳的。

广州在上海新政不到24小时就快速跟进,步伐更大,非限购区首套1.5成、贷款利率没有下限、非限购区2套以上可以贷款。

深圳506政策已经很细,目前在506基础上,首套下降为2成首付、二套下降为3成首付,利率也下降。

  • 深圳最新贷款比例:

首套2成,二套3成——不分限购区、非限购区。

首套LPR-45BP,二套LPR-5BP,月供利息大减。

目前,全国贷款利率都在下降。

但是,新政频繁,市场反弹还是不够明显。

中国楼市的刺激决心,从上海政策看很明显。

这次继续扩大非沪籍的购房范围,新城行政区全放开,社保5改3,单身非沪籍可买外环内二手房——非上海人,请进来买房

以上海为例,新城新房、二手房放开非沪籍购买,外环二手房放开非沪籍购买,大概是10年来尺度最大。

中国第一城都这样了,说明国家还是离不开房地产,离不开商品房——全球没有哪个国家靠政府发房去解决全民居住问题。

保障房,始终只是“社会的补丁”——为并不躺平、但能力有限的人,提供窄小居所的替补后路。

中国楼市,其实遇到发展的瓶颈了。

中国经济,是整体启动了一个“新周期”,在开始讲“新故事”。过去的规则,其实失效了。

人口增长拐点,叠加城市化下沉,就连上海,90后也不那么向往了。

1、人口增长到了拐点,居民住房率也比较高,没有“海量”的自然刚需。

2、超级城市坑位性价比不足,90后已经不羡慕一线城工资、房产

  本质上是,很难卷到超级城市的高薪,就很难去持有贵价恒产。

3、买房又解决不了“高考”待遇,下一代升学难度不降反升。

  一方面非京沪户籍不享当地高考待遇,一方面广深的大学录取率还不如内地。

以前,因为“工资剪刀差”很大,大家愿意从内地跑超级大城市,10年赚去一辈子钱。

但是,现在大城市生活贵,京沪深穗赚钱、京沪深穗花,一分带不走。

现在,没有这个“攒钱效应”,内地二三线城市工资也起来了,大家不再盲求超级城市二等身份。

京沪更有效的药方,可能得是:

购房定居满7年,娃自动获得当地人高考待遇。

这样,京沪房才能卖起来。

至于深圳、广州,恐怕得往新盘定向投放“名集团分校”,才能刺激人们去买房。毕竟广东省高考升学率感人,只有提升K12年教育质量,才能让家长感觉“买有所望”。

深圳,7080已是‘old money’。

没办法力撑楼市。

90后在深圳,15-30万的年薪,负担个3、4万一平的人才房、安居房都够呛。

深圳,是真需要“勇于搏击”的热血,年轻的热血。

深圳,是个市场化的城市,‘new money’闯荡的地方。

深圳,社会资源的价值不如京沪,甚至可能略逊广州。

只有充分的市场化,才能让闯荡的有梦的年轻人,敢于冲进去“搏一把”。

但是,指导价、人才房,让深圳的房地产十分的不市场化了。4年调控,看起来也不算太久,但是实则是产生了断代。

2021年,恰是90后奔3成功的里程碑年。本来应该安家立业的岁数,结果遇到疫情、遇到调控、遇到金融爆雷

他们干脆戒了买房这个事,最多期待下保障房、人才房。

没有感受楼市的市场化,投机的本性都放去了外贸、华强北芯片、水贝珠宝。他们信奉的,可真是“实业创富”。

世界观很对,不搞虚的。

他们不搞互联网、不搞万众创新、不搞P2P、不搞炒楼。

又恰逢“人才房”大动作,真心诚意开始认可保障房包了住房福利:大量的保障房供应,高品质的保障房不输商品房,哪怕躺平都有公租房托底,商品房不涨还跌,谁买商品房?

指导价让深圳商品房几乎失去4年的市场定价性,商品性几乎褪尽,更找不到金融属性的影。

不赚钱没关系,但是可以不买吧?

可是,商品房卖不动就没人造了,配建“比率”的保障房又谁来造?安居集团本来只需要解决“弱势群体”的居住,但是90后中产也开始期待起安居工程、而不是买商品房。

雀食,这些年商品房还遭遇房企爆雷、品质下降、交楼不畅统统问题。收楼之日,就是估价缩水之日——90怕怕。

楼市,还留下的弹性空间不大了:

1、增值税5改2

2、取消限购

3、购房入户

大的方面,可能就是:

1、人才房、安居房并入“共有产权”,全部封闭流转

2、拉高深圳豪宅“限价”,参比上海16万/㎡、广州珠江新城的10几万一平米

而且动作宜快不宜慢。

救市不救市场化才是道

这一次,楼市放松的幅度,超过了上一次收紧的幅度。

房价回到2017-2019年,市场有点冻。

而购房政策,可能是要回到1996:一线甚至可能重启购房入户,市民解决住房以‘商品房’为主。

对比全球其他地区,很多地方“保障房”制度稳定很久,大部分是封闭流转。而且保障房面积普遍比商品房要小。

这一次或许是个机会,一边商品房有机会充分市场化、高端化,一边保障房彻底封闭流转、中小面积化。

合理的分工、保障房真正落地,才能各自合理的发展。

要投资,全球投资机会那么多,时代大浪淘沙、各种机会层出不穷,真不需要死磕“商品房投资”的——一旦让中产都意识到“保障房”更有性价比,那么新中产就不会热切与商品房了。

中国还有一个“不重走日本路”的机会,如果年底楼市能去化速度正常起来。

所以,7月份以前的调控一定要决心很足,不要再滞后与楼市量价地KPI了,要提前把政策 放足,让新中产一鼓作气入市。

——  END  ——来源:深圳特区报,财联社,xin号

天风证券,刘晓博,中指数据

国金证券,格隆汇,咚咚找房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